騰訊持股超27%的思派沖刺港交所:打造醫藥健保閉環,估值17.2億美元

據IPO早知道消息,思派健康科技(以下簡稱“思派”)于8月6日晚間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成立于2014年的思派主要通過自己的技術平臺與數據賦能的營運能力,將中國醫療健康系統的患者、醫生、醫療機構、制藥公司及支付方聯結起來。
目前,思派的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醫生研究解決方案(PRS)、藥品福利管理(PBM)以及供應商與支付解決方案(PPS)——其商業模式可簡單概括為:從SMO構建的醫療網絡起步,后打造特藥藥房,進一步打通商保支付,最終形成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網絡。
具體來看三大業務:
在PRS業務板塊中,思派主要從事SMO業務,以支持制藥公司從I期到IV期臨床試驗的藥物研發過程,亦為上市后創新藥物提供真實世界研究(RWS)服務。
截至2021年6月30日,思派分布在81個城市的試驗中心已累計為240名客戶提供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思派已實現27個省級腫瘤??漆t院和五個國家級癌癥治療中心的全覆蓋。截至2021年6月30日,思派已完成63項研究,814項研究正在進行中。按同期收入計量,思派在維系十大SMO客戶方面實現100%的客戶保留率,且超過95%的SMO客戶從事腫瘤藥物研發,且通常與思派簽訂三年的服務合約。
PBM業務則包括特藥藥房和以患者為中心的增值藥師服務,專注于治療腫瘤和其他危重疾病的特藥——患者可以從思派處獲得最具創新性的藥物,并獲得藥師服務,例如用藥指導、AE咨詢和給藥。
此外,思派業建立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全國性的特藥管理平臺,在統一的系統內提供隨訪評估服務,且思派的30家特藥藥房已自當地醫保管理部門取得“醫保雙通道資質”,使患者可以報銷此前只能在公立醫院購買時才能報銷的藥品,并與主要保險公司建立直付機制,為患者提供額外的支付解決方案。截至2021年6月30日,思派在中國除西藏、青海以外的所有省級行政區經營81家特藥藥房。
至于PPS業務。截至2021年6月30日,思派的健康服務供應商網絡將中國100多個主要城市1,100多家三甲醫療機構、42,000名醫生和500家體檢機構聯結起來。目前,思派為約1000萬名個人會員與500名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基于數據洞察力與精算能力,思派已與主要保險公司共同開發差異化的健康保險計劃——譬如,惠民保是對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以普通民眾負擔得起的價格提供危重疾病、醫療服務與特藥的額外保障。此外,健康保為雇主及其雇員提供更全面、更先進的保障,提供靈活、優質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務。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2020年全年收入計算,思派的PRS擁有最大的腫瘤臨床試驗現場管理組織(SMO),PBM則擁有最大的私營特藥藥房。截至2021年6月30日,思派通過其在中國100多個主要城市的醫院、全科醫生與專家的供應商網絡合作伙伴為近一千萬名加入其健康保險計劃的會員提供PPS。
2018年至2020年,思派的營收分別為1.33億元、10.39億元和27.00億元(人民幣,下同),2021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則從2020年同期的4.65億元增加64.7%至7.65億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2018年PRS業務為思派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主要通過向制藥公司和醫療機構提供SMO服務來管理臨床試驗和促進研發活動,從而產生服務費收入;而自2019年開始,PBM業務的收入占比已遠超PRS業務,其主要源于銷售處方藥與醫藥產品所得。
當然,從毛利率來看,作為收入最主要來源的PBM業務毛利率并不高,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4.0%、5.6%、5.5%和5.7%。相較之下,PPS的毛利率最高,其在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占比分別為0.2%、0.2%、1.2%和1.4%。
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思派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1.55億元、2.54億元、2.58億元和0.96億元。
截至2021年3月31日,思派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77億元。
自成立以來,思派總計完成8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F-Prime Capital、斯道資本、時代資本、平安創投、IDG資本、中電中金、盛鼎資本、雙湖資本、光遠資本、五源資本、3W資本、泰合資本等,累計融資5.74億美元。
IPO前,騰訊持有思派27.67%的股份,為最大機構投資方;時代資本、斯道資本亦為主要投資方;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姚磊文和時代資本合伙人張自權擔任非執行董事。
在今年6月完成8060萬美元F輪融資后,思派的投后估值約為17.2億美元。
思派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三大核心業務的拓展:提升技術基礎設施以及銷售與營銷工作;潛在投資、收購和戰略聯盟;以及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